-
两部门:推动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华网
民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社会组织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创新基层服务项目。此外,鼓励行业协会与高校合作,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素质。
新华网| 2025.06.30分享 -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建设教育强国打头阵、当尖兵--教育--人民网
教育部联合人民网教育频道等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学校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和评价改革,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裘新强调,教师需适应智能时代变革,革新教学理念方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人民网| 2025.06.30分享 -
山东科技大学:打造具有工科特色的美育体系--教育--人民网
山东科技大学通过构建工科特色的美育体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覆盖3万余名学生。学校实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结合的培养方式,并推出红色歌剧等“美育+”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该校开设多样化的美育课程与活动,包括扎染体验课、中华传统文化游园会及校外实践基地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人民网| 2025.06.30分享 -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改革--教育--人民网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教育频道等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北师大将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在健全教师教育体系、解决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均衡化问题及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方面走在前列。北师大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探索卓越人才培养路径,并加快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改革,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求。
人民网| 2025.06.30分享 -
龚克谈大学选专业:不要太纠结,重要的是成为会学的人-新华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龚克在一次访谈中建议大学生选择专业时不要过于纠结,认为关键在于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他认为学生应该注重发展成为能够自主学习和适应变化的人才。这一观点强调了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而非仅仅关注专业的选择。
新华网| 2025.06.26分享 -
高校转专业政策进一步“松绑” - 教育 - 中工网
多所高校放宽转专业政策,允许大一和大二学生多次无限制申请转专业。如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取消了部分年级限制,并延长了时间窗口。此举旨在尊重学生兴趣意愿,激发学习主动性。同时,各校加强学科交叉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中工网| 2025.06.26分享 -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 求是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高校肩负培养具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人才的历史使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大思想武器,推动全球生态治理创新。高校需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科研和国际合作,构建系统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制度。
求是网| 2025.06.26分享 -
经济界面|架起从校园到职场的“连心桥”——各地各部门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教育 - 中工网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取得的成果。文章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以及新产业发展等方式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主要亮点1. **西部地区就业支持**: - 各地政府积极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工作。 - 提供多项服务岗位,并通过政策激励吸引更多有志青年留在当地成长...
中工网| 2025.06.26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