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视评丨防止“小事件大舆情”是高校治理必修课 - 快看 - 中工网
高校近期出现的一些小事件因处理不当引发网络热议和负面舆论,反映出校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知识殿堂”并非与世隔绝,应对舆情已成为高校治理的重要部分。高校需适应被公众关注甚至聚焦的常态,并积极改善其应对策略。
中工网| 2025.11.04分享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引智育才添活力-中国教育新闻网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第八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上介绍了其人才引进与培养举措。学校通过“重服务、强贡献”导向的综合改革,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校长汪小帆率团赴海外高校开展人才招聘,强调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成长生态。学校实施“上应学者”计划,为青年人才提供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并组建6支上海市级创新团队,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校企协同科研,助力青年人才成长。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5.11.04分享 -
南京财经大学原创话剧《满仓》走进福建、江苏高校-中国教育新闻网
南京财经大学原创话剧《满仓》近日在多所高校上演,近4000名师生观看。该剧以粮食学科为背景,讲述三代“守粮人”奋斗与传承的故事,弘扬家国情怀、职业精神和惜粮美德。话剧由20名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主演,自2024年9月首演以来已完成8场演出。5年来,200余名学生参与剧组,累计排练超1000小时,观众逾万人次。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5.11.04分享 -
哈尔滨工业大学打造就业育人新场域 “就业超市”助学生按需“下单” - 教育 - 中工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2025年秋季学期人才博览会暨东北五校大型双选会,提供职业探索空间和就业资源,助力学生确立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职业生涯目标。学校打造“职行宇宙”就业超市,设立9个体验式、交互式育人区域,涵盖东北振兴、国防科技等领域,旨在通过场景化互动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此外,哈工大完善校院两级访企拓岗机制,推动深入合作和分类就业市场构建,以促进毕业...
中工网| 2025.11.04分享 -
山东大学工训开放周打造“第二课堂”新IP-中新网
“智汇工训·AI未来”工程训练中心开放体验周在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开幕,活动集前沿论坛、科创秀场、共享资源于一体,为学生打造零门槛接触“AI+制造”的实践平台,助力“第二课堂”IP建设。山东大学副校长曹现强表示学校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作为改革核心举措,并构建了“1+N+X”教学体系和举办创新实践活动。活动特色包括工创项目体验、企业命题揭榜等,旨在打造学生创新创业的发源地及...
| 2025.11.02分享 -
校园观察@大学生丨助力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 - 就业 - 中工网
文章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稳岗促就业的精神,重点介绍了教育系统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举措和成效。文章分为三部分:供需对接、精准指导和离校接续帮扶。 在供需对接方面,教育部联合地方政府举办大型招聘活动,对接重点产业集群,推动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匹配。江苏省通过“一行十企”体系、举办“4+X”系列活动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增强高校毕业生与产业人才需求的...
中工网| 2025.11.02分享 -
贵州大学工会:上好教职工思政引领“三堂课” - 工会 - 中工网
贵州大学工会创新探索艺术思政工作模式,通过教职工合唱汇演等形式讲好理论筑基“铸魂课”、情怀浸润“匠心课”和文化融合“特色课”。学校鼓励教职工进行艺术创作并讲述个人奋斗故事,构建情感共鸣至实践转化的工作链条。自2020年以来,60余位教职工获得国家级、省级表彰,工会大力宣传劳模精神等,并结合本地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自觉。
中工网| 2025.10.31分享 -
北京高校启动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_央广网
北京市自2024年秋季启动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以来,已有38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累计选课学生近12万人,其中22所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实现全面开课。北京市教委表示,已初步构建起开放共享的AI教学生态,包括成立AI通识课虚拟教研室,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未来将在持续深化通识课建设基础上,启动“北京高校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引导高校面向产业需求,开设6至8门核心课程组成的紧凑型微专业,...
央广网| 2025.10.31分享

网站首页
资讯数据
报告列表
教育大屏